2024年10月 ,汤健萍在中国与斯里兰卡“一带一路”合作重点项目——科伦坡港口城做现场报道。
汤健萍,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副主任,高级编辑。从事新闻工作27 年,先后在重庆电视台新闻中心、重庆广电集团第1眼新闻、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工作,在电视新闻采编、媒体融合发展、国际传播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绩。
她扎根新闻采编一线,策划采制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,主创《直击135蓄水》《我们一起承担》《拯救“千手观音”》《巴山渝水记乡愁》《情系一江水》《奔腾之歌》《归来三峡》等电视作品;作为核心成员,参与“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媒体行”“逐梦他乡重庆人”“晒风景 晒文化”等重大媒体行动,共有40余件次作品获得国家、省市级奖项,其中3 次获得中国新闻奖。
她紧跟媒体前沿发展步伐,她先后策划创办《直播重庆》《直通现场》《新闻帮帮帮》《行车有道》《这里是重庆》等电视新闻栏目。作为主要创办者之一,2009年构建重庆新闻频道——24小时纯新闻直播频道,2017年创办重庆广电新媒体旗舰品牌“第1眼”。
她积极投身国际传播,策划创办重庆首档国际传播融媒节目《Let’s Meet(渝见)》,全面展示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生动实践,开创大小屏融通、内外宣融合的国际传播新实践,海内外触达用户逾3亿人次。创新推进“海外大 V拍重庆”,助力新重庆在海外火出圈。
吴忠利和同事一起讨论《今日关注》录制方案。
吴忠利,男,55岁,中共党员,高级记者,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2年,第1眼新闻社会新闻中心630节目部主任。
该同志勤于钻研,业务能力强,先后七次被评为集团优秀员工、2006年度集团“最佳记者”、2023年度集团十佳新闻工作者,有14篇作品荣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、16篇作品荣获重庆新闻奖二等奖、17篇作品荣获重庆新闻奖三等奖,一篇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(集体),15篇作品荣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和重庆广播影视大奖。
作为重庆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生新闻《天天630》的制片人,吴忠利带领团队,始终坚持“三贴近”,坚持舆论监督方向,栏目收视率、收视份额位列新闻类节目榜首。2024年1月,团队根据上级安排,在重庆卫视推出建设性舆论监督栏目《今日关注》,节目围绕中心工作、聚焦民生民情,取得良好播出效果,参与策划采编的《今日关注:排污整治踢皮球 肖家河何时变清澈?》《今日关注:倾倒渣土侵占耕地 监管不该缺位》,均引起强烈社会反响。
在坚持民生定位的同时,吴忠利还带领团队,策划推出了“630公开课”“630帮你忙”“630爱情来敲门”“重庆好心人”等颇具传播价值的节目形态,同时积极推进媒体融合,强化内容生产。栏目官方抖音号“重庆天天630”的粉丝量已达442.6万。
杨帆采访时政新闻。
杨帆,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9年,坚定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,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长期承担各类重大新闻报道任务,记录反映重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壮阔画卷。
19年间,他多次作为特派记者,采访报道北京奥运会、国庆60周年阅兵、诺贝尔奖颁奖典礼,对话3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。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6次、二等奖7次、三等奖2次;全国省级党报一等奖1次。连续3年获评重庆日报标兵记者,获评重庆日报首席记者、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十大感动人物等。
杨帆扎根重大时政新闻报道岗位13年,以高度警惕、高度负责的工作状态,坚决筑牢重大时政报道安全底线。10余年里,他带领重庆电视台、重庆日报重大时政报道团队,高质量完成党的十九大、党的二十大报道任务;连续14年赴北京采访全国两会;2次随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有关国家访问并完成系列报道。
杨帆创新探索重大时政新闻报道工作体系,融合报纸、电视、新媒体力量,持续迭代采访“前后联动”、编发“多跨协同”、人员“梯次跟进”工作构架。13年里,带领团队经历多次重大突发新闻报道,完成极限条件下报道任务,以如履薄冰的紧迫感、责任感推动工作,确保4000余条重大时政报道全流程安全高效。
2022年8月24日,李文科乘坐洒水直升机前往北碚缙云山山火现场采访。
李文科,男,43岁,中共党员,高级记者。华龙网首席记者兼融媒体新闻中心主管,从事新闻工作19年。
李文科在工作中兢兢业业、勇于创新、锐意进取,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担纲主力,如每年全国两会、重庆两会等重大活动,湖北监利沉船、四川九寨沟地震、重庆山火等重大突发事件现场,都有他的身影。参与策划报道的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次,重庆新闻奖一、二、三等奖超过20次。2022年至今担任重庆市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。
多年来,他积极参与脱贫攻坚、抗疫、乡村振兴、高质量发展等主题策划和采访,推出一大批影响力与可读性兼具的新闻佳作。
其中,《从“第一”到“第一” 7本火车驾驶证见证“中国速度”》获得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,《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》获得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,《跨越74年相隔1000多公里的寻找有了结果!河北籍烈士名字刻上重庆武隆英烈墙》《隔离点“不回家的人”,谢谢!》《追光|重磅视频:直击重庆警方跨境押解150名嫌犯回国全记录》《山河已无恙 英雄魂可归——送烈士回家传承红色基因》等十余件作品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。
今年两会期间,刘恋在重庆代表团驻地出镜的工作照。
刘恋,女,36岁,中共党员,重庆广播电视集团(总台)第1眼新闻时政新闻中心记者,从事新闻工作11年,主创作品获中国新闻奖、中国广播电视大奖、重庆新闻奖、重庆市广播电视优秀作品等奖项,曾获重庆市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个人”“三八红旗手”等表彰。
参加工作以来,刘恋扎根一线,屡出佳作。代表作品《舍身勇救落水儿童英雄王红旭感动一座城+联播时评(副)致敬英雄一路走好!》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;《石柱中益乡:牢记嘱托向前跑 山乡巨变换新颜》获2022年度全国广播电视新闻十佳优秀新闻“头条”。在历年重庆新闻奖评选中获奖四十余次。其中,获得特别奖及一等奖12次,包括特别奖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》和一等奖《直击郑渝高铁全线通车》《高点起步 加快成势 重庆成都“双核”联动成效初显》等,获奖作品广泛覆盖消息、专题、直播、新媒体、融合传播等各类作品体裁。
日常报道持续创新,《新闻第1线》聚焦重大时政活动,多篇视频报道被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部门负责同志表扬;公益小慢车、背篓专线等“蹲点”作品持续更新,获国家广电总局季度好稿;深入防汛救灾一线蹲点、连线,单条短视频作品浏览量3000万+。
阮鹏程与高校新闻学子交流媒体融合发展。
阮鹏程,“90后”媒体人,12年新闻媒体从业经历。参与创办上游新闻,先后任上游新闻产品经理,数字营销部副总经理,上游号频道主编,运营中心主任等职务,现任上游新闻编委。
个人获评重庆市十佳新闻工作者,重庆市向上向善爱岗敬业好青年等荣誉称号,作品获10余次重庆新闻奖、1次中国新闻奖。任运营中心主任期间,打造上游新闻全网传播体系,提出并实施“正面报道上热搜”工程,极大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。
2022年8月重庆山火,作为上游新闻报道组组长,将报道指挥部从办公室搬到阻击山火第一现场,指挥报道的新闻作品《超震撼航拍 看星光战胜火光》成为全网爆款,获得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。
任上游编委分管采访中心与影视中心期间,打造上游新闻全媒体内容生产体系,进一步推动落实移动优先,引导主流媒体资深媒体编辑记者挺进互联网主战场。在党的二十大、全国两会、新春走基层等重大新闻报道中,策划指挥多个新闻作品获得上级表扬。
田一柯整装出发,准备采访。
田一柯,主任记者。1994年7月参加工作,1998年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。2024年是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第26年,“一直在路上”这句新闻战线的至理名言始终激励着他坚守初心、奋勇前行。
2017年8月,他走进新媒体创作部门,成为区县媒体融合发展首批践行者。那时,新媒体犹如神秘的新事物,客户端、微信公众号、网站、微博等众多平台让人应接不暇,却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可依。然而,他毫不畏惧,向央媒市媒学习,向网络平台取经,逐步摸索,循序渐进地掌握了新媒体的策划、采编、刊发、推广等工作。
2018 年底,他以其前瞻性的眼光提出短视频创作的重要性,并积极为创作短视频做好人才、设备等储备工作,为后来众多精品短视频的推出奠定坚实基础。
渝中区正在创新发展 “云端经济”,打造城市高空特色消费场景,为让大家领略云端美景,提升渝中城市形象和美誉度,他牵头精心策划推出《云端之恋》系列短剧。这是区级媒体首次尝试制作网络短剧。从前期预热筹备、演员海选,到精心选点拍摄、成片大力推广,他一边推进一边学习,最终该短剧成功斩获当年重庆新闻奖一等奖。
他将继续推出更多有思想、有温度、有品质,人民群众喜爱的融媒体作品,在新闻的道路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。
高晓燕采访新闻。
高晓燕,女,42岁,重庆市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记者,重庆市三八红旗手,重庆市区县报十佳记者。
高晓燕自大学毕业后,一直奋战在重庆新闻宣传工作第一线,始终牢记党对新闻媒体工作者的要求,作品多次获重庆新闻奖,她用20年扎根一线、超过300万字的书写,朴素而深刻地诠释了一名老党员记者的初心使命——为人民书写,为时代而歌。
多年来,她紧跟时代“春风”,深度践行“四力”,其采制的新闻稿件涉及时政、民生、监督、评论等多种类型。市、区级时政要事,基层民生实事,均有她参与策划、采写的身影。
她撰写的稿件《直到70岁,才拍到她最美的样子》,为重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,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。疫情期间,作为首批进驻防控一线的记者,采写的新闻纪实稿件《守护杨家坪,我们在一起!》全面展现了杨家坪全民抗疫、守望相助的感人图景,全网曝光量累计突破5000万次。
2022年9月,她将自己的记者生涯讲进了全国新闻战线“好记者讲好故事”大赛,获得优秀选手称号;2024年9月,她带着民主村的更新故事再次晋级“好记者讲好故事”全国赛,让更多人看到基层社区的幸福变迁,听到家乡人民的奋斗凯歌。
高海言援藏期间,采访昌都福利院的孩子们。
高海言,男,44岁,中共党员,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。先后在重庆日报、重庆电视台、巴南区融媒体中心、西藏昌都报社(援藏)等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,现任巴南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,主任记者。
22年的记者生涯里,高海言同志先后两次荣获中国新闻奖,一次全国省区市党报新闻一等奖,一次西藏新闻奖,17次重庆新闻奖,另有30多件作品先后获得国家和市、区级各类新闻奖。
脚下有泥,心中有火,眼里有光——这是高海言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。从报纸到电视再到融媒体,从写稿、策划,到拍摄、出镜、制作,他摸爬滚打在一线,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。
2021年,高海言作为重庆市新闻界唯一一名记者,主动申请赴西藏开展援藏工作。在藏期间,面对高寒、缺氧等极端严峻的自然条件,他身先士卒,深入一线采访,采写稿件60余篇。同时开设专题班,培训提升当地媒体和干部宣传业务水平。策划、创作“百年奋斗路,百城访初心”大型全媒体报道“昌都篇”,荣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二等奖(集体),实现了当地媒体中国新闻奖零的突破。
高海言个人荣获2022年度感动重庆特别奖(集体)、优秀援藏干部人才称号、优秀援藏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。
作为一名党的基层新闻工作者,他将继续以青春奋斗之姿,争当媒体融合改革的尖兵。
刘冰与青年记者交流拍摄技巧。
刘冰,男,55岁,中共党员,主任记者职称。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专题节目部制片人,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6年。
从业以来创作出一大批社会纪录片和深度报道作品。其率领的团队先后荣获全国权威奖项1个,重庆新闻奖18个,广电总局及市文旅委作品扶持9次。担纲打造的电视栏目获得广电总局表彰1次,重庆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2个。
作品《夏芳的暑假》荣获国家广电总局2019-2020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大奖。《夏芳的暑假》《邓景翰》《消失的“麻风村”》《三峡移民故事:满载乡愁的车船票》4件作品荣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,《我们村的“网红”书记》《直播:从黄河到长江 郑渝高铁首跑云体验》《战“疫”日记》等14作品获重庆新闻奖二、三等奖。作品《女村官》获国家广电总局资助扶持,《邓景翰》《梧桐山上金鸡舞》等9件作品纳入重庆市文旅委“重庆文艺创作资助项目”。担纲打造的电视栏目《纪录》获广电总局“第二届全国优秀电视文化(文艺)栏目优秀栏目”表彰,与《文化三峡》同获重庆市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。
原标题:第13届重庆市“十佳新闻工作者”出炉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